事实上,天然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早在四十年代初,重庆等地就在汽车上安装一个黑色的天然气大气袋而改造成天然气汽车。今天的天然气汽车,则是在通过压缩机等特殊技术手段把天然气装入特制的钢瓶安装在汽车上,汽车的油、气两套动力设备互不干扰地使用,驾驶员可通过操作转换装置随意选择燃油或天然气,动力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从环保 效益、经济效益看,压缩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压缩天然气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尾气排出的氮氧化合物下降约
40%,碳氢化合物下降约 90%,一氧化碳下降 80%,二氧化碳下降 25%;一般而言,1 立方米天然气约相当于
1.1 公升汽油,天然气价格较汽油便宜;从公交车看,使用天然气比汽油节省 40% 的费用,维修保养费节约 50%。
优良的效益驱使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大力度开发压缩天然气汽车技术,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据报道,至 1996
年,全世界有充气站 3000 余座,压缩天然气汽车上百万辆,已经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开发压缩天然气汽车,智利、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分别计划在
2000 年拥有 120万辆、80万辆、20万辆、1万辆、1.05万辆、3500 辆,美国则计划在 2005 年拥有
400万辆。我国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全国燃气汽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北京、上海、重庆等
9 个城市为“燃气汽车推广应用试验示范城市”,重庆、四川已相继作出了目标规划,制定了优惠政策,四川的泸州已开通了
28 条压缩天然气汽车公交线,四川的南充市新近出台了《南充市天然气汽车 1999—2010 年发展专项规划 》。去年
2 月,重庆市还成立了以副市长李德水为组长的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充气站正在紧锣密鼓地建立之中。
|